【云新發布】云南已啟動建設5個省級零碳園區

  • 時間:2024-07-16
  • 來源:開屏新聞
  • 瀏覽:99

7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云南海埂會堂召開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場,邀請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等部門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趙子杰表示,在國內外尚無零碳園區建設統一評價標準的情況下,全省已啟動建設5個省級零碳園區,并將在2025年底完成15個零碳園區建設。

2025年預計將有15個零碳園區

趙子杰表示,在國內外尚無零碳園區建設統一評價標準的情況下,為充分發揮綠色能源優勢,云南省圍繞推動綠色能源和先進制造業高端融合發展、有效增加綠色低碳(零碳)產品供給、實現園區碳排放和吸收趨于平衡的目標,制定了零碳園區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推進綠色產業集聚、推進綠色能源多能互補、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推進交通建筑綠化協同降碳、推進園區碳排放管理平臺建設、推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認證6項重點任務,聚焦兩類園區,包括涉及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和下游供應商有碳足跡需求產品的園區,以及能體現云南特色產品、有條件布局并實現集中能源供給的園區,大膽推動零碳園區建設。

目前,全省已啟動建設5個省級零碳園區,分別是安寧產業園區(新能源電池片區)、曲靖經開區、玉溪高新區、楚雄高新區(云甸片區)、祥云經開區。五個園區在資源能源稟賦基礎上各有差異、在零碳實現路徑上各有特點。同時,全省目前已啟動第二批零碳園區申報,并將在2025年底完成15個零碳園區建設。

云南還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3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9.61%。九大高原湖泊“兩線”“三區”落地實施。出臺《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將生態保護補償獎勵政策覆蓋范圍擴大到全省六大水系,建立長江、珠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啟動赤水河流域第二輪跨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實現同標準、全覆蓋。修訂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九大高原湖泊補助將根據九湖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等因素測算分配。

已累計新增綠化面積25.06萬畝,植樹3138.21萬株

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梁旭東介紹,云南出臺《云南省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實施方案》,推動大宗固廢和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和精細化管理,推進1個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2個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5個國家和4個省級“無廢城市”建設。

圍繞破解生態產品“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等問題,印發《云南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遴選全省生態本底好、資源稟賦優的普洱市、澄江市、水富市、屏邊縣4個市縣作為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召開試點建設現場會,制定了生態產品分級分類準入體系,打造了“云端屏邊”“藕遇仙湖”等區域公用品牌,不斷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兩山”轉化模式。目前已累計新增綠化面積25.06萬畝,完成植樹量3138.21萬株,有力推動了全省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和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

有序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試點建設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高峻介紹, 經過近10年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基底不斷夯實。全省森林面積3.18億畝,森林蓄積21.4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5.25%,分別居全國第2、3、4位。林木植被碳儲量達11.7億噸,占全國10.9%,居全國第一;有效保護38種極度瀕危野生動植物,數量居全國第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80.17%,提前實現“十四五”目標;全省林草產業綜合產值達4588.50億元。

截至2023年底,全省劃建自然保護地333處,總面積546.3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4.26%。亞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貢山、哀牢山4處納入《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西雙版納和昆明兩處國家植物園納入《國家植物園體系布局方案》。香格里拉國家公園設立、亞洲象國家公園試點建設和西雙版納國家植物園創建正有序推進。全省認定重要濕地37處,其中:國際重要濕地5處、國家重要濕地3處、省級重要濕地29處,初步構建起完整的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出臺省級濕地保護規劃、九大高原湖泊“三區”濕地建設管理指導意見、濕地公園管理評估規范,開展《云南濕地保護條例》修訂工作,進一步規范濕地保護管理。

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有“三做到”

云南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高嵩介紹,云南全面實現水資源費征收票據電子化,2023年征收水資源費30.73億元,居全國前列。深入推進云南節水行動,完成50所節水型高校創建,77個縣域通過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完成《云南省地下水管理辦法》修訂,清點排查地下水井21.38萬口,關停非法地下水井1.71萬口。

在全國率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實施方案》。文山西疇縣、楚雄永仁縣等9個項目(縣)獲評國家水土保持示范單位,數量居全國第一。

2023年12月,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修訂全面完成。新修訂的9個湖泊保護條例對入湖河道的管控要求不統一。《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護條例(草案)》在充分銜接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的前提下,對入湖河道方面的未盡事項作出規定,與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互為補充,共同形成“9+1”法律體系。目前,《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保護條例(草案)》立法工作已完成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做到了“入湖河道全覆蓋”,明確入湖河道實行名錄管理制度,同時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保護治理需求,河道名錄需適時動態調整;做到了“管控范圍不變小”,將“與入湖河道水體相連的支流、湖庫、濕地等”納入管控范圍;做到了“管控事項不減少、保護要求不放水”,對于增量建(構)筑物,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入湖河道保護無關的建(構)筑物、設施。

每年3億元,赤水河生態補償實施至2025年

云南省財政廳副廳長付申才表示,云南地處長江上游、珠江源頭,為有效改善重點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充分調動流域上下游地區保護治理積極性,省財政廳牽頭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等部門和相關州(市),建立財政激勵引導機制,推進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改革,加快推動形成“成本共擔、效益共享、責任共負、合作共治”的流域保護治理長效機制。

2018年,云貴川三省簽訂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三省每年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水環境橫向補償資金,建立起長江流域首個跨多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云南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Ⅱ類),獲貴州、四川補償資金1.2億元,有力支持了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2020年,首輪補償協議到期后,省財政廳牽頭組織研究第二輪補償磋商方案,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指導下,與兩省進行協商。2023年,三省政府簽訂第二輪補償協議,將補償資金規模增加至每年3億元,將補償期限延長至5年(2021—2025年)。

云南省財政廳還聯合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印發《云南省珠江流域省內跨州(市)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方案》,組織昆明、曲靖、玉溪、紅河、文山5個州(市)政府簽訂補償協議。2023至2025年,省級財政和珠江流域5個州(市)政府每年按1∶1比例籌資1億元實施珠江流域省內跨州(市)橫向生態保護補償。

撫仙湖新增水源涵養面積13萬畝

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章吉青表示,積極爭取落實中央財政及各類資金45億元,聚焦長江經濟帶、青藏高原東南緣、石漠化生態脆弱區、九大高原湖泊等重點生態區域,推進洱海山水工程,組織實施紅河、昆明、大理三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國家級示范工程及一系列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治理修復面積70余萬畝,有效改善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十四五”以來,累計處置批而未供土地62.04萬畝、閑置土地23.42萬畝。綏江、瀾滄、姚安、永仁4個縣被認定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另一方面,深化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實行礦業權聯勘聯審和礦山生態環境綜合評估,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實施綠色勘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對生態環境的擾動和破壞。制定有色金屬、化工、煤炭等行業省級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共建成綠色礦山61個。

“十三五”以來,聚焦重要湖泊流域,多方爭取籌措資金100多億元,實施了云南省撫仙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

目前,撫仙湖項目已完成,通過實施四類工程40個子項目,新增水源涵養面積13萬畝,撫仙湖、星云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明顯改善,撫仙湖水質總體保持I類。撫仙湖抗浪魚、星云湖大頭魚等土著物種數量明顯增長,生態環境承載力明顯改善。

洱海項目于2022年啟動,共部署6大類重點工程28個子項目,已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57萬畝,有效改善了周邊蒼山、洱海等重要生態系統質量,海菜花形成大規模連續分布,鳥類增加到160多種,近20年來首次發現活體沉水植物金魚藻恢復生長。此外,還通過打造“生態+”,形成旱冬瓜、清香樹、青花椒、油橄欖等混交林業,有效實施“以漁抑藻、以漁保水、以漁護草”,探索構建了古生村片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新模式,促進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實現了洱海流域從“一湖之治”轉向“全域之治、系統之治”。(開屏新聞 記者張勇

中文字幕乱码女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69|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中文无码鲁网手机版